美哉主耶穌

Home 通信錄 聚會時間表 信仰問答區 基督教聯綱

Up 十字架上的得勝 耶穌降生帶給我什麼? 美哉主耶穌 基督的工作態度 寫意人生 復活 耶穌復活與我們(一) 耶穌復活與我們(二) 無比的佳音 請看復活之主! 耶穌基督--神的道 耶穌基督真的曾從死裡復活嗎? 耶穌基督為何選擇十字架 復活之主向誰顯現? 耶穌如何得勝試探

美哉!主耶穌!

美哉主耶穌,統治萬美群生,
世人之子,神明化身;
主耶穌我所景仰,主我所崇尊,
主是我靈,榮樂歡欣!

美哉芳草地,郊原更加美麗,
他們披服燦爛春衣;
耶穌更清潔、耶穌更美麗,
能使愁心發生歌意!

美哉是朝暉,郊夜更覺清妍,
繁星燦爛嵌遍諸天;
耶穌更輝煌、耶穌更皎潔,
光華照澈天上人間!
          ------〈美哉主耶穌〉

問世間,美為何物?

有些美只能短暫的吸引人注目:豔若桃李可謂美,但春去秋來,其美便不復在了。
有些美是別有用心:錦蛇盤身,七彩斑斕;好奇的小猴兒近前一看便成為其腹中餐!
有些美十分主觀:一些部落民族的男士看見擁有長達一尺頸部的女人或唇大如鴨的“美女”,便會驚為天人,為之神魂顛倒,茶飯不思!

有時美是一事件、一種情操、某種感動、某種意境……。但要以完美來應用在一個人的身上仍是困難的;因為世上沒有在道德與素質上全人完美者。然而,卻有一位屬例外,就是曾聖誕人間的神子耶穌。從反面看,連最嚴苛的敵對者也無法在耶穌基督身上找到任何可指摘之處!從正面看,無論是官員、將領、學者、鄉民、婦女、小孩、病人、罪人….,無不在耶穌基督的面貌與言行中,看見一位至美至善者!如《聖經.雅歌》云:“你全然美麗,毫無瑕疵!”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與耶穌

耶穌之美並非指祂的外表容貌。實際上,降世為人的耶穌其貌不揚。聖經如此描述:「祂的面貌比別人憔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賽52:14;53:2)耶穌的容貌顯然比祂的實際年齡蒼老,當祂年約30歲時,人看祂已如50歲者!(約8:57)。但耶穌的外貌卻糸毫無損祂榮美生命的彰顯。

世俗流行文化多講究精美包裝;如許多歌、影、視明星便是外貌俊美加上刻意裝扮,便成為大眾偶像!但是,每當其醜陋的一面被揭露出來時,俊美的外貌反成為更大的諷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怎配得稱“美”?反過來,平凡的外貌卻會因崇高的內在生命而變成極美!例如司馬遷筆下的屈原便是如此。

《史記.屈原列傳》如此描述在汨羅江畔徘徊的愛國詩人:“屈子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以外貌來看,當時的屈原是極難看的!但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屈原的情操與氣節,使他名留青史,流芳百世!屈原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美”的象徵。他憔悴枯槁的外貌,更反映出其高貴、美麗、忠誠、熾熱的愛國心!

但在審美觀已被嚴重扭曲的畸形社會裡,美與醜在不同人的眼中也可能剛好是對調的。然而,真正的美是永恆的,不會隨時間而淡化或消失。

屈原的愛國心,提昇了他的生命,產生超越人生之美。神子耶穌卻有更廣大的愛與胸懷。主耶穌胸懷普世,憐愛世人。祂以至尊之身為世人降世捨命,只求萬民可藉祂得救。遍體鱗傷在十字架上受辱受害的耶穌,卻成為宇宙中最榮美的形象!因耶穌基督的原故,十字架成為慈愛、醫治與救贖的美麗徽號。

罪人恩友,神子耶穌

耶穌胸懷全人類,願意與最卑微者為友。祂曾宣告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並且保證:“到我這裡來的,我總不丟棄他。”人所看為敗類(如稅吏)、卑賤(如妓女)、社會地位低微者(如婦女與孩童),耶穌皆無保留的接納他們。

故此,常圍繞在耶穌身邊的都是那些被當時社會看為污穢不潔的人;但耶穌都樂意與他們親近:長大痲瘋的病人前來求耶穌潔淨、患血漏症的婦人來摸祂的衣裳禭子求醫治、瞎子聽見祂的腳步聲便大聲向祂呼求、各種病人、罪人、稅吏、妓女….也都在與耶穌親近時獲得耶穌最友善與慈愛的對待。

有一次耶穌與一群稅務局的官員(被猶太百姓看為如漢奸之類的人渣)以及一些被人看為不務正業,名聲不佳的人在一起談話、喫飯;當時的猶太宗教領袖們看得甚不順眼,便批評耶穌。他們覺得耶穌這麼“隨便”,未免有失身份; 並且與罪人為伍如沾污穢,令他們感到不屑。耶穌得知後,便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基督耶穌降世本就是為要拯救罪人。耶穌主動與罪人為友,更顯出祂內心的浩瀚之愛。

主耶穌真是世人最好的朋友!更是罪人的最大恩友!正如被無數人所喜愛的 《耶穌恩友歌》所云:

   “何等恩友,慈仁救主;當我罪孽擔我憂。
    誰像耶穌,慈悲忠信;負我憂苦愛無休。”

耶穌之美乃在祂生命裡所充滿的至深至遠至高至廣的愛。在第一個聖誕夜裡,那至大的愛就化為人身,悄然降生於小伯利恆城的一個馬槽裡!人間最大的祝福與恩典,便從那馬槽裡聖嬰的心中,無限量的湧流開來,直到天地的盡頭!

[ 訪客留言 ] [ 一傳一 ] [ 您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