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紀的大改革者衛斯理約翰

Home 通信錄 聚會時間表 信仰問答區 基督教聯綱

Up 宋尚節博士及其佈道模式 聖言與復興 十八世紀的大改革者衛斯理約翰 推介神僕宋尚節日記 <靈歷集光> 宋尚節論聖潔

 

十八世紀是人類歷史中承先啟後的大時代。按"承先"的角度來看,十八世紀 可謂集了先前五、六百年歷史演變之大成。論到其"啟後"的作用,十八世紀是進 入世界近代文明的曙光乍現時期。在這極具歷史關鍵性的大時代裡,生於英國的 約翰衛斯理(1703-1791)適時地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英國的命運因他而改變, 世界歷史也因他而改寫。

 

十八世紀前六百年歷史回顧鳥瞰

經過十二至十三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蒙古大軍的西征、回教勢力的崛起、古希臘的人文哲理思想重新被發現,馬可波羅把遠東文化介紹到西方、十五世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航海家突破遠洋航海技術首次環繞地球一週;在中世紀末期的三百年,地球的東西方世界在政治、經濟與文化上,產生了前所未有的交流與變化,在西方可見的結果便是:在文化上帶來文藝復興、在宗教上帶來教會改革、在 思想上出現理性主義、人本哲學的興起、科學新知的接踵發現、工藝技術的進步 ,帶動了西方的工業革命,人類自此進入以科技文明為主導的摩登時代。

在宗教方面,羅馬天主教經過十六世紀宗教改革的沖擊、「三十年戰爭」 (1618-1648)的動亂、歐洲在政教上都呈現不穩定情況,各國由國王自決選擇教派。歐洲從此也脫離了將近一千年來天主教廷坐大掌權的政教統一狀況,一改為 政教分清、各國自主的局面。

 

十八世紀的英國現象

十八世紀的英國出現一種的矛盾的現象:在國勢上十八世紀的英國是率先進 入世界超強行列的大帝國,在遠東已擁有不少的殖民地,包括印度、北美洲、澳洲與南非等;但另一方面,在其國內社會秩序,卻呈現敗落現象。工業化使英國國勢強盛,但也因社會型態的轉變--由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而出現新危機 。機械取代勞工導致許多農民失業、人口湧入工業集中區,造成都市化現象,政 府對社會型態的劇變無法作出適切的應變對策,許多都市病徵便自然湧現。國內 各城市到處都有流浪街頭的失業者,酗酒者與睹徒。另一方面,在教會靈命上, 深受當代啟蒙精神所影響,以理性作為試驗真理的標準,同時將道德視為宗教的主要部份,英國開始出現反傳統基督教信仰的自然神論(Anti-Christian Deism) (自然神論把世界看為神所造的一大機械如鐘錶,造成後便任它自行自動,不加 干涉。)當時英國教會的高級聖職人如大主教及各教區主教皆由政府委派,享有 高薪,例如坎特伯利(Canterbury)大主教年薪高達七千英磅,比起一般年薪低於 50英磅的教士而言,可說是有天淵之別!許多人為求厚祿而千方百計的來爭奪教 職。因此之故,英國教會內部亦與社會的貧富兩極化現象相似,情況甚為可悲。 這就是在工業革命而深受物質主義浪潮襲擊之下的當代英國的國勢、社會與教會 的混亂與矛盾現象。

其實,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其鄰邦--法國。十八世紀的法國,因無法解決 其國內的矛盾張力,結果在1789年爆發了腥風血雨的"法國大革命",以後其時勢 所趨而形成拿破崙窮兵黷武時代,導致千萬生靈塗炭。誠如史家哈里烏(Haleuy)的 觀察所言:英國得免去如法國的大浩劫、約翰衛斯理居功闕偉!

 

十八世紀英國的大改革者--約翰衛斯理

在約翰衛斯理出現之前已有不少人致力改良當時的國內教會屬靈狀況,例如 羅威廉(William Law)著有<一個敬虔聖潔生活的急切呼聲>(A Serious Call to a Devout and Holy Life),呼吁教會重建屬靈新秩序、瓦特斯(Issac Watts)寫 了許多極具深度激勵人產生活潑而敬虔心態的讚美詩。同時,有人發起組織"宗教會社"(Societies),鼓勵人禱告、讀經、領聖餐等培養靈性的聚會。到1700年 在倫敦就有近百組之多。但所缺少的還是具有領導魄力的影響人物的出現。約翰衛斯理兄弟及其同工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的出現正合當代之所需。

約翰衛斯理原是英國聖公會的牧師撒母耳衛斯理之子,生於1703年,排行第 十五。自幼在其敬虔的母親蘇撒拿(Susannah)的嚴格教誨之下,約翰衛斯理在品 格與學業上皆有非常特出的表現,在22歲時便被按立為英國國教聖公會的牧師。 約翰衛斯理與其弟查理(Charles Wesley)、懷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以及 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在就讀牛津大學時便組織起「聖潔會」(Holy Club), 定期聚會研討聖經、禱告並進行各種社會關懷事工諸如探訪監獄以及各種濟貧工 作。約翰衛斯理在牛津大學時期對社會人群的關心與實際行動,奠下了他以後力 挽全國道德汪瀾之欲倒,扭轉英國社會秩序大局面的基礎。

1735年,衛斯理兄弟應當時于北美的新殖民地佐治亞(Georgia)的宣教呼聲 所號召,並在母親蘇撒拿的熱切鼓勵之下,毅然乘船前往。但那次的宣教結果並 不理想。翌年查理便返回英國,約翰則于1738年回國。同年衛斯理兄弟皆經歷了 靈性的更新。在此期間,約翰衛斯理從德國敬虔主義莫拉維弟兄會(Moravian Brethrens)學習了不少信心的功課。他也特地到德國與莫拉維弟兄會領袖親岑多 夫(Count Von Zinzendorf)會面。但對向來講求現實與進取精神的約翰衛斯理, 始終無法與具有強烈神秘主義趨向的莫拉維弟兄會屬靈觀認同。

約翰衛斯理接受懷特腓德的倡議,自1739年開始他便採取露天佈道的方式來 向眾多的草根群眾宣講信息。同年5月,於布里斯它(Bristol)設立了第一間衛理 會禮拜堂。為了要更妥善的牧養信徒,約翰衛斯理設立了12人一組的班會,成為 衛理會最早期的一大特色,也是極有效的作法。除了培養靈命、照顧信徒各種切 身需要以外,班長每週向每組員收一便士,作為維持禮拜堂及聖工經費。

當教會工作不斷加重,又無法獲得受過按立的牧職人員(當時皆認為唯有 作為英國教的聖公會才能給人正式按牧)協助之下,約翰衛斯理終于1742年授權 任用平信徒作會友傳道(Lay Preacher);以後又設立執事(Steward)、教師 (Teacher)及探訪員(Visitor)等職。同時,約翰衛斯理將工場劃分成教區 (Circuit),由遊行傳道人(Travelling Preacher)巡迴事奉,而負責全教區之同 工便成為教區長(Superintendent)。1744年在倫敦,約翰衛斯理首次召聚所有同 工作報告、研討與安排教會聖工,成為衛理公會的首屆年議會。然而,約翰衛斯 理至此仍將自己所建立的教會視為隸屬英國教的教會。直到1784年,約翰衛斯理 因北美的宣教所亟需,才首次以長老資格,聯同另二位聖公會長老,為二位同工 按牧並差派到北美作宣教工作。同時,委任多馬科克(Thomas Coke)與原為會友 傳道的阿斯伯利(FrancisAsbury)為北美之教區長。1787年,科克與阿斯伯利為 著北美獨立後社會環境所需,改組教會為「循道公理教會」(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二人自稱為「主教」(Bishop)。此事雖令約翰衛斯理大感 不滿,但時局移易,教會轉型亦已在所難免。至此,衛理公會才算完全脫離英國 國教,成為一個獨立的宗派。

 

約翰衛斯理在十八世紀英國教會與社會所帶來的改革與更新:

約翰衛斯理乃極勤奮、工作效率高且極富組織效能的一位卓越奇才。他經年 旅行巡迴佈道、組織各地教會與處理行政、督策並訓練同工、推動各事工,長達 40餘年之久。其一生行程約計25萬英里(大多時間皆是騎馬)。著作二百餘部(大 部份著作也都是在馬背上完成)。當去世時,在英國有80,000衛理會的信徒(7年 後增加到101,712人),其中1,300位是傳道人;在美國則有60,000,包括200位傳 道人。到二十世紀的80年代,世界衛理公會的會員人數已超過四千萬。

約翰衛斯理為人雖極保守與謹慎,始終盡力不願做出有違英國國教的事;但 這卻也不能阻止他去順服從那至高權柄者而來的感動。當明顯看見聖工進展的迫 切需要時,他顯然完全順從聖靈在他心中的啟示與感動,使他在發展教會的過程 中,實行了許多極具創新而大有功效的作法。藉著約翰衛斯理的創意與改革,不 但使他所設立的教會以驚人的速度增長,同時也激勵並促進了英國各層面多層次 的改良與改革,其影響之深入與長遠是難以估計的。

茲列舉數項約翰衛斯理對教會與社會的貢獻如下:

教會組織系統化:藉著設立教區(Circuit),聯區(Connection),年議會(Annual Conference),以及同時逐漸形成的法規制度,為以後衛理公會的嚴密結構與 組織奠下穩固的基礎;讓教會在日後的發展進程中省卻了許多為教會問題研討 與辨論的時間,無形中也大大減少了許多因意見分歧而引起的爭端。

教會牧養小組化:藉著設立會社(Society),小團(Band),班會(Class),大大促 進了教會牧養與關懷效能,使信徒在靈命與生活需要上都獲得實際的助益。同 時,小組化也增強信徒事奉參與的靈活性;再者,藉著每週班會的固定奉獻, 成為教會經濟系統的主要維系資源。

教會事奉"平信徒化":設立會友傳道(Lay Preacher)作講員、執事(Steward) 管理產業、教師(Teacher)負責教導事工、探訪員(Visitor)專職關懷病弱者。 在當代高派教會體制中,這是難能可貴的革新作法。

鼓勵婦女事奉:設立女傳道、女班會長,讓婦女在教會神聖職務上有參與權; 這在18世紀的宗教界是首開先河之例,也是教會歷史上一項偉大的突破。

開創性的佈道方式:約翰衛斯理的露天佈道、野地佈道、遊行佈道使無數在當 時英國教會高高門檻外的基層人士,得以受邀進入神恩典的國度。約翰衛斯理 的佈道運動,成為18世紀英國病弱社會與教會的一劑極見效的良藥。

注重基層福音:無論是在工業革命時代的英國勞工當中或是在大量移民浪潮西 遷的北美社群裡,衛理公會的遊行佈道者都成為最受歡迎的朋友。對遠離家鄉 的礦工或移民檢說,堂煌宏偉的教堂、莊嚴的禮儀、神聖的崇拜都顯得遙不可 及,而穿著簡樸、說話可親的衛斯理傳道者,正能滿足他們心靈的需要。

致力社會關懷:約翰衛斯理經常作監獄探訪與濟貧事工。他所領導的運動承繼 他的精神,在充滿貧苦大眾的社會裡,與佈道事工平行而作的是實際的社會福 利關懷事工,例如:分發衣食、設立珍所、借貸貧窮人、提供法律咨詢服務, 並且開設孤兒院、開辦學校。因著衛斯理運動對基層群體的關懷的影響,帶來 不少社會改革與改善。約翰衛斯理喚醒了教會與社會對廣大的基層群體的關注 ,讓人們意識到他們的存在與需要而予以適切的關懷行動。

若稍加留意,我們不難發覺上述列舉之事工與作法,亦正是今日健全、增長 的教會所關注與追求的共同點;諸如今日教會所提倡的"細胞小組"、"門徒訓練"、 "基福事工"、"平信徒事工"、"婦女事工"、"社會關懷事工"等,其實也是在十八 世紀的衛斯理運動裡所"流行"過的。

約翰衛斯理的佈道熱忱、注重聖潔與禱告生活及其極有效的教會模式典範帶 動了英國全國靈性復興;其社會關懷行動也喚醒全國人士的社會良知,帶來:廢 除奴隸買賣制度、監獄改革(這兩方面衛斯理約翰大大鼓勵威伯福士(Wm. Wilber -force,加以促成)、抑制睹博、決鬥、及各類殘忍運動;另一方面也立例菅制兒 童勞工、推動群眾教育。

約翰衛斯理帶給世人的並非只是一個宗派的成立。他所帶給世人積極深遠 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他將從未聽聞福音的廣大基層人群領入基督的國度、他為 許多原有的教會注入了新生命並帶動了宣教與佈道的新熱忱、原先散佈在城市四 處的酒鬼睹徒皆消失了蹤影。直接或間接受約翰衛斯理感召影響的人物包括: 聖詩<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紐頓(John Newton)、十八世紀最著名的英國詩人 威廉考伯(William Cowper)、促使英國國會廢除奴隸買賣制度威伯福士(William Wilberforce)、著名的英國監獄改革者約翰侯渥(John Howard)、主日學之父羅 伯雷克(Robert Raikes)以及救世軍的創辦人卜威廉(William Booth)等。另一方 面,因衛斯理運動所帶給英、美兩國的屬靈大復興,直接激發了19世紀的海外宣 教運動,使停頓了近千年的宣教大使命行動,重獲延續。

約翰衛斯理在有生之年,以堅持不竭的信心與努力所主導的復興運動,使 英國在一個世紀之內,改變一新;在他離世時的英國,令人幾乎難以相信與十八 世紀初的英國是同一個國家!又因衛斯理復興運動浪潮的沖激,帶動了普世宣教 的大趨勢;全世界也自此進入一個新時代。

楊鍾祿 1996.7.27

 

[ 訪客留言 ] [ 一傳一 ] [ 您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