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誇的宣教

Home 通信錄 聚會時間表 信仰問答區 基督教聯綱

Up 搶救靈魂 作個“WWW”基督徒 期望更大的事 神的道詻 時代末的呼籲 可誇的宣教 懷普世 爭朝夕 宏觀知使命 警醒惜分陰 時不我與 瞬息永恆 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宣教挑戰與末世契機 與馬賽跑 -----  海外華人教會與中國教會 動員與遍傳 在城市收割莊稼

                                         
經過三次非常艱辛、危險但卻成果豐碩的宣教之旅后,使徒保羅說:「論到神的事,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羅15:17)。保羅所可誇的,可作為我們可效法的。從羅馬書15:17-22這段經文,我們可看見下列五項保羅在宣教工作上可誇的事,直到今日仍值得我們效法:

一、 能源

「除了基督藉我作的那些事,我甚麼都不敢題;只題祂藉我言語作為,用神蹟奇事的能力,並聖靈的能力;使外邦人順服」(羅15:18)

論到他的工作果效,保羅第一項可誇的就是他的能源!

世界有能源危機、基督徒卻不會有。因為我們的能源不是倚靠有限的物質與能量,而是依靠神的能力。羅15:18兩次題到神的“能力”:

1) 基督藉我作事所顯的能力

羅馬書前半部論神的救恩,說明罪人如何藉基督與神和好。“我們在基督裡”被神稱義並得諸般的福。羅馬書的後半部則論信徒的事奉,就是基督要藉著我們作成祂的工作。“基督在我們裡面”使我們獲得莫大的能力,得以為祂成就大事!。這是保羅在三次宣教行程中所充分體驗到的。

2) 聖靈的能力

聖靈降臨的主要目的便是使教會有能力去為基督作見證。耶穌昇天前對眾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1:8)緊接下去祂便說明要門徒得能力的目的乃是要他們去實踐普世宣教的大使命。一個不宣教的教會不能經驗到耶穌的這個應許,也不會有能力。只有當教會信徒都為宣教獻上、擺上時,才會經驗到聖靈的能力。信徒、教會感到沒有能力,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因缺乏宣教的參與。

從物質資源的角度上看,保羅的宣教團隊與支援是極其貧乏的;但實際上,神的大能隨著他們,絕無能源匱乏之慮。反而讓我們看到的是,保羅的宣教事工處處顯出神的大能與聖靈的作為是何等的豐盛!這便是使徒行傳1:8的應許最清楚的印證。今天教會若在宣教佈道事工積極的去實行,也必將經驗到神大能的同在。但可惜許多時候教會在作預算上,往往只計算經費的資源,而忘了那從上頭來的更大的能源!以致許多教會直到今天在遵行基督大使命的事上仍存諸多掛慮,躊躇不前。

二、原則
 
孔子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大學》第一章)有原則才能按先後,作取捨。保羅的宣教工作有確定的原則。從羅馬書15:19-24可看出保羅是按其原則來進行宣教事工的。保羅在選擇宣教地理與對象上都按其原則而作出優先秩序:

1) 地理性優先秩序

「我從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到處傳了基督的福音。」羅15:19

“從耶路撒泠”開始,顯示一個基本原則:本地佈道永遠是第一優先。一個只高談地極宣教而不在本處傳福音的人,就足以證明他並沒有真正的福音使命感與負擔。堂會必須常作本地佈道事工,其他事工皆屬次要。但同樣重要的真理是,教會不能“只作”本地佈道工作,而不關心普世宣教事工。兩者皆應同時兼顧。

因為“優先”並非只作一件事;保羅從大馬色、耶路撒泠、安提阿以及猶太全地先盡力,到處的傳福音(徒26:20),以后他才轉向外邦人之地去。同樣的,教會不應只停止于本堂本地佈道事工。我認為有三年歷史的教會便應有“顯著的”參與本地以外的佈道與宣教事工。例如在全教會的金錢奉獻總數上,有百份之三十是獻給宣教佈道用途的;在禱告會中,有百份之三十的時間是用來為本堂會以外的宣教佈道事工代禱;在一年的講台信息上也不少過三份之一是與宣教有關的……。

2) 對象性優先秩序

「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免得建造在別人的根基上。」(羅15:20)

保羅清楚表明他立志不在基督的名被稱過的地方傳福音。換句話說,保羅的宣
教對象是以福音未及之群體為優先目標。這也正是現代宣教學者們所強烈呼吁的。

宣教事工總要以福音未及群體為第一優先:開拓宣教處女地,往宣教前線開荒;以未聞福音者為優先宣教對象。這道理可設一個比喻來說明:

一個站在岸上的人,手中有一個救生圈,望著兩個掉落在海中的人。二溺者皆在水中掙扎,都快要下沉。但不同是在其中一個溺者的周遭有好些水上浮物,而在另一個的身邊則毫無可抓之物件。請問立於岸上者應把救生圈丟給那一個?相信大家都會同意丟給後者更為合理吧?前者代表那些常有機會聽聞福音而未信主者,在他們的居住環境中有不少可接觸福音的機會。後者代表那些毫無機會聽聞福音的群體,在他們的居住環境中,一切福音事工皆受禁止。他們從出生到老死連一次聽福音的機會都沒有。教會若不關懷他們,他們皆將在從未聞基督之名以前離世而滅亡了。今天住在“10/40之窗”地區內的群體,正屬於這類的人。那也應成為普世眾教會所皆當共同承擔宣教責任的優先對象。

除上述原因以外,保羅特意避開基督之名已被稱過的地方的另兩個顯然的理由則是:a、不重覆別人已有的工作;以免浪費資源。
b、避免無謂的爭端;免得被看為佔別人便宜、拉別人的羊等議論。保羅在宣教事工上所顯的智慧與謹慎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三、策略 (v 19, 23, 28)

保羅以人口集中的各大城市作為他的宣教重點與據點。這是保羅極為有效的宣教策略。保羅的宣教策略可分為以下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策略性建基

開辟新宣教區、建立福音據點(作為該地區宣教的橋頭堡與基地)包括:傳福音、門徒訓練、造就栽培、組識教會、設立長老、監督、執事;然后應用信心。交托在神手中,然后繼續到新地區再開展新工作、建立新據點。(參徒14:20-24可作為保羅的宣孜模式)

第二階段:策略性開展
  
以先前建立的教會作為支持點,再進入到更遠的宣教領域。先前的宣教據點,就成為新宣教事工的伙伴;結合力量繼續前進。保羅在哥林多時寫信給在羅馬的教會,說明他的宣教計劃,同時要求他們成為他的宣教伙伴,支持他走更遠的路(羅15:22-24)。

四、速度

保羅工作的一個特色便是行動迅速,同時效率極高。

保羅信主后,在很短時間裡,從啟動到全速;約於30年內,幾乎走遍所有羅馬帝國的主要城市並建立教會;打下了以后教會擴展,福音遍傳的基督教基地。就算以今天這麼先進的時代眼光來看,能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在那麼廣大的地理范圍建立那麼多的教會,其速度與效率,仍令人驚嘆不已!

反觀今天許多教會聖工開展的步伐卻慢得多了。許多教會普遍的一個毛病便是一味求安穩而缺乏積極進取的精神。當教會凡事只求平安無事,安于維持現狀;聖工停滯不前,人數有減無增。唯願今日教會皆來效法保羅,迅速而穩健的前進。

五、信心與勇氣 (羅15:25,28)

保羅計劃乘船從哥林多回返耶路撒冷,辦妥外邦教會捐款之事後便啟程到羅馬;期望獲得羅馬教會的支持,以后再到西班牙去。前後航程約達3000英哩。按當時的航海技術與環境而言,比我們今天把人送上月球的危險性更高!然而保羅卻毫無懼怕的如此計劃。保羅的勇氣與信心,止令今日許多教會感到羞恥。因為我們考慮與顧慮的事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不欣賞勇氣,我們只求安穩。勇氣往往會被看為冒險!甚至我們也不欣賞信心的行為,信心的行為會被看為沒有智慧。

然而保羅,一位學識、思想、智慧皆超乎常人者,卻採取了似乎冒險的作法。但實際上,他自己最清楚當他為基督的福音竭力的奔跑,神的恩典與能力是他完全的保障。保羅不像許多人那樣似乎有說不完的後顧之憂,舉步維艱;他只認定“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若用最簡單的話來形容保羅的宣教事工,我想到三個字:“快而穩”。直到今天,保羅的宣教模式仍是最優秀的。

保羅因他所信靠的主使他在宣教佈道事工上,大有成就,以致他不禁歡呼:“我在基督耶穌裡有可誇的!”今日教會若也效法保羅快而穩的宣教,也必能像他一樣發出感讚的歡呼。

[ 訪客留言 ] [ 一傳一 ] [ 您的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