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知使命 警醒惜分陰

Home 通信錄 聚會時間表 信仰問答區 基督教聯綱

Up 搶救靈魂 作個“WWW”基督徒 期望更大的事 神的道詻 時代末的呼籲 可誇的宣教 懷普世 爭朝夕 宏觀知使命 警醒惜分陰 時不我與 瞬息永恆 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宣教挑戰與末世契機 與馬賽跑 -----  海外華人教會與中國教會 動員與遍傳 在城市收割莊稼


神要我們多用宏觀角度看世界,好叫我們知道祂對我們的恩典與使命。讓我們先來看看單單過去的半年(1998上半年)來在我們四週所發生的許多可怕的事:

天災有:去年二月阿富汗發生大地震,五千人死亡;五月30日再次發生地震,又死五千人。六月印度西部颶風帶來水災,三千人死亡;孟加拉也發生相似的情形,令百萬人無家可歸;北韓連續三年的全國飢荒,有五百萬人將餓死;新磯內亞前星期五因地震引起的海嘯,23尺高的海水沖上陸地,將六千人活活捲入大海裡!此外,台灣、中國最近都發生地震;中國目前有嚴重的水災,死亡人數己一千多人。地震、飢荒、海嘯都是耶穌提到世界末了的明顯預兆(路21:10-11;25)。接下去將發生更可怕的災害!南極洲的中心開始出現融化現象。若冰山融化的速度加快,科學家估計,海面將提高十尺!那將淹沒大部份沿岸地帶。那將帶來自挪亞時代以來所未曾有的大災難!目前el nino現象剛結束,但他的“配偶”la nina 馬上就到。地球許多地方都將出現大水災。加上地震越來越活躍,可能將造成如同新磯內亞海嘯所帶來的可怕情況。另一方面,美國科學家二天前透露在地球附近,大約有二千粒直徑大約三分之二里大的流星群以很快的速度飛行,體積雖不大,但若是撞中地球的話,對地球的生態狀況仍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天災在未來的日子裡將會繼續增加!這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人禍有:五月印度與巴基坦總共試怍十枚核子彈!震動全世界。有一位政治觀察家說:印巴的核試怍已將世界推向核戰的邊緣!“末日鐘”大大移前,差九分鐘便到半夜12點了!在五月間,另一樣令我們更感到震驚的人禍就是印尼大暴亂!五月十三、十四日最為嚴重。(印尼五一三),華人如羊在狼群中,財物被搶奪、屋子被焚燒、男人被打死、女人被公開強暴再活活燒死!至今華人仍活在恐懼中,生命隨時都有危險,身外之財的損失反變得不太重要了。

與以上所提的天災人禍比較起來,令我們叫苦連天的金融風暴,根本就算不了什麼!只叫我們學習生活得更簡樸一點,其實反有許多好處。 神叫我們活在這麼一個時代與環境,神要看我們有什麼看見?有什麼反應?

我們應有的看見:

一、 看見世界的苦難
二、 看見自己的有福
三、 看見世人的需要
四、 看見教會的時機

我們應有的反應:

A. 當知道(路21:29-30):

一、 從聖經論末世的預言,知道世界的苦難將繼續增加,並且越來越嚴重
二、 知道日子不多,神很快就要結束這個世代
三、 知道主耶穌必要照所預言,快要再來
四、 知道教會將被提,信徒見主面的時候快到了,我們是否已預備好向主交賬?

B. 當勇敢為耶穌作見證

當世界上許多人都在恐慌中的時候;論到信徒,主耶穌說:我們當挺身昂首(路21:28)。因為這是作見證的好時機!當人們六神無主時,我們卻有主。但同時,主耶穌也警戒我們:

C. 我們當慬慎(路21:34)必須警醒祈求(路21:36)

因為恐怕我們也會跌倒。不一定是因很特別的事使我們跌倒;耶穌說:貪食也可能使我們跌倒、喝酒也會使我們跌倒、還有種種今生的思慮,都可能成為我們的網羅。亞當為一粒果子而被趕出伊甸園、以掃為一碗紅豆湯而失去長子的福份、挪亞在洪水前警醒作義人,大功告成後反因喝酒失敗、羅得在罪惡之城是義人,免去烈火審判後反在自己的家人當中犯罪、大衛在苦難中靈性高超,在安逸的王宮裡反而跌倒了。所以,沒有一個信徒可以自誇,以為自己絕不會跌倒。在末世的時代裡更需要慬慎、警醒。耶穌說:因不法的事增多,許多人的愛心就漸漸泠淡了。罪惡太多、苦難太多、災禍太多,人心就越來越麻木了,以致愛心也泠淡了。這也是我們應當慎防的。

D. 當彼此切實相愛( 彼前4:7-8)

消極方面,我們要慬慎警醒;積極方面,我們要彼此切實相愛。愛能遮掩許多的罪、能止息相恨之心、能感化剛硬的心、能感動別人的善心。
  
E. 務要把握時機,盡力傳道(提後4:1-2)

我無論多忙,若有人請我作佈道會講員,我總願意答應。在這世上,沒有比佈道傳福音使我更加肯定有永恆價值與果效的事。這次在西班牙三個星期的時間裡,令我感到最滿足的事,就是在馬德里的一個佈道會講道;有超過二十個人決志信主!只為著那一個聚會,來回兩萬多公里的行程,三個星期的沒有一個夜晚能好好睡一覺的忙碌事奉,我也覺得非常值得。
  
危機常隱藏著良機、苦難常帶著祝福。讓我們在這充滿著苦難與危機的大時代裡,把握機會,獻上自己,多為主用,廣傳福音,迎接主臨!

                                           

[ 訪客留言 ] [ 一傳一 ] [ 您的回應 ]